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历史前沿 >> 正文
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历史沿革
来源:  作者:  编辑:管理员  日期:2014-11-19  点击率:25203  [我要打印]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19665月,为了适应我省广播事业的发展,中共贵州省委批示创办贵州省广播学校,建校之初,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办学极不正常,发展极为缓慢。当时学校面积仅有15亩,各类用房2700平方米,基建总投资为14.4万元,国家规定学校在校生规模为200人。

1983年是学校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中共中央下达了“中发【198337号”文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普遍开办中等专业学校。”这一指示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1983530日,贵州省广播事业局更名为贵州省广播电视厅,当年10月,经省广电厅批准,学校更名为“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1984年,贵州省计划委员会在《关于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设计任务书的批复》中,规定学校在校生规模数为350人。1986年,学校开办了新闻采编专业,成为全国最早开办该专业的中专学校之一。1996年,学校开办了播音与节目主持专业,开辟了招收艺术类学生的道路。1996年适逢建校30年校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孙家正为学校题词“为广播影视事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省政协主席王思齐为学校题词“努力办好广播电视学校,大力培养优秀新闻人才”。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到2002年,学校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占地面积扩大到4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达到7000多平方米,初步建成了实验室、微机室、语音教室、校园广播站等教学设施。办学格局由单一的理工类学校转变成文、理、艺兼容的综合类学校,经贵州省国有资产办公室评估(黔国资认【9431号),学校资产达到431.81万元。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这一时期,学校生源有保障,学生质量好,毕业生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学校在社会上享有极好的信誉,形成了省广播电影电视学校办学历史上的一个顶峰时期。

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建校时,选址在贵阳市北郊阳关村杨家庄背后坡原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农场,环境偏僻,交通不便,各种不利因素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为此,贵州省广播电视厅决定对学校实施整体搬迁。19925月,贵州省广播电视厅向省人民政府呈送了《关于申请搬迁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的报告》,同时分别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和贵州省计划委员会递交了报告。19944月省政府办公厅复函,同意省广播电视学校校址迁至乌当区马王庙。19954月,省政府下达《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广播电视学校申请使用土地的批复》,批准将乌当区野鸭乡金鸭村集体土地3.935公顷征为国有,划拨给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迁址使用。贵州省计划委员会在审核学校搬迁项目过程中发布的文件主要有:1994年《关于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搬迁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1996年《关于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1997年《关于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搬迁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根据省计委的批复,学校迁建总规模为16130平方米,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7353平方米,包括综合教学楼5040平方米,学生宿舍1255平方米,食堂、浴室及锅炉房1015平方米,配电房43平方米。迁建工程概算总投资审定为991万元,其中静态投资952万元,动态投资39万元。

贵州省广播电视厅高度重视学校的搬迁工作,19947月成立了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搬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基建办公室,具体负责搬迁事宜。省广播电视厅领导还几次进京为搬迁项目申请国家补助。同时,搬迁工作也得到了省政府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为筹集搬迁建设资金,省人民政府分管领导龚贤永副省长带领相关人员去北京争取有关部委给予支援。经过多方努力,到1997年底,学校搬迁项目共筹措到第一期工程建设资金550万元,其中贵州省计委拨款150万元,国家计委拨款100万元,财政部拨款200万元,广电部拨款100万元。

在省广播电视厅的直接领导下,搬迁工作进展顺利,学校征拨土地61.55亩,修围墙437.3米,砌堡坎修校内外道路528米,安装220KW变压器1台,修配电房43平方米,接施工用水管350米,平整场地开挖土石方14912立方米,平基1065平方米。

199974,新校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完工后,由于资金不足,2000年由省有线电视台担保,学校向建设银行贷款200万元,2002年又自筹资金250万元投入到新校建设工程,到20033月,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建成教学楼2313.5平方米,共18间教室;学生宿舍楼3425.4平方米,共108间寝室;食堂、浴室、锅炉房1482平方米,安装煤气管道176.7米和煤气锅炉1台;建成200立方米蓄水池和8平方米水泵房各1个;安装排污管道234米。此外,校园环境绿化工程栽种花木竹650株,植草坪1303平方米,栽花木绿篱514米。新学校建成后,在校生规模可容纳800人。经国家审计部门审计,新学校建设共计投入资金11772040.48元。

2003年初开始,历时两个多月,学校完成了由阳关到马王庙的搬迁工作,正式到新校区办学。搬迁过后,为促进省广播电影电视学校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新形势,省广播电视局逐年增加对学校的投入,主要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到2010年,改善办学条件专项经费已达到每年150万元。利用改善办学条件专项经费,学校购置了大批教学设备,新建或完善了实验室、微机室、非编室、演播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络机房等教学实施,逐步向现代化的传媒学校发展。

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社会变革中,学校办学思路也发生了调整和转型,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办学理念。1993年,学校开始招收计划内自费生,学生由国家统招统分逐步转向交费上学,自主择业。从2000年起,学校转向招收初中生,所有毕业生全部面向社会自主择业。

在新形势下,为开掘办学潜力,拓展办学空间,合理利用办学资源,创造更好的办学效益,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探索了联合办学的道路。20039月,经贵州省教育厅批准,贵州师范大学省广播电视学校办学点正式挂牌招生,开办全日制大专班,开设新闻学和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两个专业,自20039月至20067月,大专班两个专业累计招生241人。后因政策原因,学校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办的大专班从2007年起停办。

20104月,经贵州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更名为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作者:
编辑:管理员
上一篇: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校友录
下一篇: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大事记